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主流媒体如何提升青少年传播力 ——以中国青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0-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提升青少年传播力,并不是没有原则地投其所好,也不是流量至上的新闻炒作。 传播力是指媒体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能力。在当今这样一个资讯爆炸的

提升青少年传播力,并不是没有原则地投其所好,也不是流量至上的新闻炒作。

传播力是指媒体的实力及其搜集信息、报道新闻、对社会产生影响力的能力。在当今这样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扎根网络,在各种新闻议题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且积极发声。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如何吸引并且正确引导青少年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青年报以“推动社会进步,服务青年成长”为己任,服务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近年来在吸引青少年传播力方面进行了很多成功的尝试。

主流媒体不应在青少年中“缺位”

如今,微博、微信、知乎、B站等新兴资讯平台逐渐成为青少年获取信息的主流渠道,不少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备受冲击,原来的平台优势也渐渐不再。如今,几乎所有传统媒体都在积极进行媒体融合转型。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针对青少年的信息提供和舆论引导上,不少主流媒体做得并不到位。

《00后来袭——腾讯00后研究报告》指出,00后是深度数字化环境造就的第一代移动互联网原住民。不同于以90后为代表的PC互联网原住民,00后的出生与成长,伴随着我国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内容大爆发,众多社交平台在这一时间段出现,00后上网时间更多,内容更丰富。

根据红杉资本发布的《00后泛娱乐消费研究报告》,在内容上,社交、音视频、游戏类内容占据00后八成以上的泛娱乐消费市场,直播短视频成为00后喜爱的网络生活方式,搞笑视频、段子成为备受00后追捧的内容。“二次元”已经成为年轻人专属标签,热血动漫受到00后追捧,正成为主流文化。

有人会说,青少年很少有人会看新闻。然而企鹅智库发布的《00后&05后研究报告:超新生代如何规划自己的未来十年》显示,有阅读新闻习惯的00后网民为87.8%,他们中42.7%的人有过在新闻话题下发表评论的行为。00后浏览新闻的途径以线上为主,微信位列第一(74.4%),新闻App、网站为51.9%,微博为41.5%。而在关注的新闻领域中,社会、娱乐、科技排名前三。

适时调整传播渠道和导向

近年来,中国青年报根据青少年不断变化的思维方式和信息渠道,及时调整针对青少年的传播模式。

2011年,中国青年报的版面中增加了几个新面孔,在这其中就包括读者对象定位于中学生的“成长”版,这在当时的报纸行业十分少见。根据调查,中学生是阅读中国青年报人数最多的群体之一。中国青年报教育科学部决定提供一个让中学生相互交流以及和师长沟通的平台,版面稿件既有蒋方舟、胡歌等引领人生的社会偶像,也有青少年自我激励的身边榜样;既有对青少年前途的规划指导,也有对其学业的答疑解惑。

这8年来,成长版作为中学生的自留地,一直是中国青年报教育领域的王牌版面之一。如今,这块版面依然会时不时地在网络上引发刷屏式讨论。据了解,在稿件选取上,成长版在可读性的基础上打造必读性,文章兼顾家长、学校和学生三方,打破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对立,在培养中学生精读习惯和兴趣的同时,对中学生及其家长的价值观进行引导。

而直播、短视频、H5、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手段产生后,中国青年报也在及时调整针对青少年的传播方式。

例如,在H5方面,2018年7月起,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共青团中央宣传部打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每期聚焦一个主题,用趣味性的方式解读国家发展战略,深受广大青少年喜爱。截至目前,团课已经推出28期,总点击量超过8亿,访问人数突破3亿,单期作品点击量超过6000万。

在视频方面,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与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联合推出大型视频谈话节目《两会青年说》。节目中邀请的青年嘉宾有的在大城市奋斗,有的扎根小镇发展,他们有梦想和追求,也有困惑和期待。节目邀请青年嘉宾和代表委员、专家、明星名人对话,倾听他们的诉求,成为一款微博话题阅读量达6亿、讨论参与达319万的现象级产品。

此外,中国青年报还积极策划了多种形式的互动活动。2018年1月1日,中国青年报决定把笔、把舞台、把话筒交给青年,请大家一起,以“强国体”来写2018年的新年献词。2018年春节期间,中国青年报打造的“强国一代”表情包上线微信,单周发送量突破10万。

可见,对于在互联网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更加青睐于时效性强、互动性强、内容轻松活泼的信息产品。如今,青少年网络用户已经分流到了各个不同的网络传播平台,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环境选择不同的新闻产品。对于主流媒体来说,将新闻产品进行不同形式的“加工”,在新闻策划中有选择地适配不同的传播平台,成为重要的工作。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0/1014/579.html



上一篇:探析新闻侵权的责任分类研究
下一篇:推动机关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创新发展的思考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