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技术的媒体适应性分析(2)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国外媒体应用现状 201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德拉佩纳首次提出了“沉浸式新闻”的概念,也就是VR新闻的雏形。2012年,由其牵头的团队创作了

(一)国外媒体应用现状

2010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学者德拉佩纳首次提出了“沉浸式新闻”的概念,也就是VR新闻的雏形。2012年,由其牵头的团队创作了VR新闻纪录片《饥饿洛杉矶》,获得了巨大反响。

2013年,美国《得梅因纪事报》推出VR新闻纪录片《丰收的变化》,讲述美国农业发展现状,被认为是传统媒体对VR新闻的初次尝试。

2015年,《纽约时报》独立开发了NYTVR软件,并收购了一家虚拟现实技术公司,同时投放了VR广告,使VR技术开启了新的大门。还是在这一年,纳斯达克也加入了VR领域,使得人们能够在虚拟环境下亲身感受公司上市、股票交易等财经类信息,让财经媒体也加入到了VR家族的行列。

2016年8月,里约奥运会的召开使众多媒体巨头嗅到了新的气息,纷纷在直播报道中采用了虚拟现实技术,使得VR技术在体育媒体方面大放异彩。

(二)国内媒体应用现状

我国的VR技术较国外起步略晚,《山村里的幼儿园》作为我国首部VR纪录片于2015年9月发布,成为媒体焦点。人民日报用VR技术对“九三”阅兵进行了全景呈现,而12月发生的山体垮塌事故则由新华社进行了VR报道,后期还进行了VR补充报道。

2016年的两会期间,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等媒体纷纷采用了VR技术进行新闻报道,掀起了一股VR新闻的热潮。6月,《重庆晨报》推出VR新闻频道,并开发了独立客户端,可以通过VR设备进行新闻体验。8月,里约奥运会期间,央视用VR进行了超过100小时的报道,使得国内的VR新闻水平与国际水平看齐。10月,鸟巢的《中国新歌声》总决赛采用了VR直播的方式,让国内的大型综艺节目也加入了VR的行列。

可以看出,国内外的VR技术发展至今,已经不仅仅是单一方向的发展运营,而是每每着眼于当下最热门的媒体信息进行结合,注重新媒体背景下的传统媒体技术改造,使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达到转型升级的目的。

四、VR技术的媒体适应困境

近两年以来,VR的势头也由主流传统媒体渐渐向地方媒体和网络媒体转移,甚至还包括了出版社推出VR丛书,可以说风光一片大好。然而当VR技术与新闻媒体相融合之后,额外附带的新闻属性使得它无法回避传统新闻天然所具有的特性,如果只是一味地从技术层面追求VR的体验感,那么势必会带来新的问题。

(一)VR的设备成本

VR新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页面式,通过手机登陆即可观看,通过屏幕的轨迹来确定你所观看到的内容,沉浸效果并不十分强烈;另一类则是借助专业的VR设备,达到无死角的完全式沉浸体验。可以看出,前者本质上只是把三维影像进行了二维化处理,再通过平面设备进行投射,与真正的虚拟环境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但是沉浸感更强的VR设备需要单独购买,携带起来也不够方便,限制了使用场合。在能够使用设备的场合,往往也无法提供足够多的VR设备来供用户使用,这也就一定程度上阻碍了VR技术在媒体产业的发展。用户也明白专用设备可以获得更好体验的道理,但不是每个用户都愿意为此付出一定量的额外支出。

(二)VR的技术成本

制作一期VR节目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以《丰收的变化》为例,前期拍摄素材时长达到了320小时,动用了22名相关工作人员制作了三个月,最终完成的成片仅仅只有一分钟的时长。这样的制作周期势必耗费不菲,而获得的收入却难以预测,这是相关从业人员所不愿看到的。从根本上来看,这还是技术发展程度不够所导致的,导致投入往往难以获得应有的回报,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三)VR的时效性

新闻的价值很大一部分体现在时效性上,抢独家头条一直是众多媒体的焦点任务,也曾因此出现过许多轰动消息和乌龙事件。网络媒体则将这一理念运用到了极致,只要是能引起社会热点讨论的内容,在发生后的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就会传遍整个网络,从而彻底解除了时效性对于新闻的制约。然而VR的制作并不像普通新闻那样便捷快速,需要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取景、拍摄、后期、配音、合成等一系列工作,这就导致了VR新闻往往跟不上传统新闻的节奏,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些深度报道,或者连续性报道的内容,这也就局限了VR的应用范围。

(四)VR的内容匮乏

从上一点我们就可以看出,VR受到时效性的约束,选题也就显得较为固定,内容上自然可选择的范围相对就缩小了很多,再加上国内VR起步较晚,发展模式还不够成熟,许多平台和厂商还在观望,导致VR的内容往往还停留在大环境大场面的传统意识上,而用户往往出于猎奇的心态来观看这些内容,大量的同质化容易导致用户产生疲惫感,从而不能达到良好的沉浸式体验。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1/0430/1400.html



上一篇:基于改进的算法的新闻聚类的研究
下一篇:混合式学习模式下大学英语翻译训练工具新探索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