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国近现代史论文_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2)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2-09-2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第四节 “兼容并蓄、多元开放”与“三维”模式成因及比较分析 一、多重因素影响下“三维”模式成因模型及分析 二、关于“三维”模式的新闻教育特征

第四节 “兼容并蓄、多元开放”与“三维”模式成因及比较分析

    一、多重因素影响下“三维”模式成因模型及分析

    二、关于“三维”模式的新闻教育特征比较分析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战时新闻学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早期启蒙(艰难期:1937-1945)

第一节 “孤岛时期”的艰难发展及“战时新闻学”

    一、“孤岛”时期的艰难发展

    二、“战时新闻学”的大力倡导与动员

    三、“战时”上海新闻教育实践

第二节 “北碚时期”的坚守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早期启蒙

    一、坚守在战火中的新闻学课堂

    二、培养进步人生观及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

    三、因地制宜培养战时新闻人才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新闻教育第二次高潮及新闻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繁荣期:1945-1949)

第一节 新闻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一、战后恢复办学的新闻教育

    二、战后新创办的新闻教育

第二节 新闻教育渐趋成熟

    一、办学层次多样,专业门类增多

    二、新闻学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日臻完善

    三、新闻实践教学仍为薄弱环节

第三节 新闻教育研究取得显著成果

    一、新闻学著作及教材取得一定成果

    二、新闻教育学术论文关注更多现实问题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取得的历史成就、局限及启发借鉴

第一节 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的历史成就

    一、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创造了全国多个“第一”

    二、探索出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国新闻教育之路

    三、建构了新闻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

    四、培养出一大批符合社会需要的新闻人才

第二节 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的历史局限

    一、新闻学被认为是“最幼稚的一门学科”

    二、新闻专业伦理道德教育缺乏足够重视

    三、学界业界缺乏深度融合,新闻实践教学薄弱

    四、新闻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不均衡问题

    五、新闻教育缺乏规范管理,未能形成统一标准

第三节 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对后世的启发与借鉴

    一、“本土化”是新闻教育成功的必由之路

    二、“产教融合”是解码“教育无用”的最佳钥匙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新闻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

    四、顺应时代需要,全方位多规格培养全媒体新闻人才

    五、加强监督管理,建立新闻教育评价机制

    六、从“三维”到“多维”,创新发展是关键

本章小结

结语

一、研究问题及结论

二、研究不足与限制

三、未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一)专著

(二)期刊

(三)硕博论文

(四)民国报纸

(五)档案

(六)网络文献

(七)外文文献

附:民国时期(1912-1949)上海新闻教育机构汇总表

附: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文章摘要:自20世纪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发端以来,至今已逾百年。伴随着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国新闻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幼稚”到成熟,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是最不容错过的一段历史。上海新闻教育是中国高等院校新闻教育的正式开端,在历史上创造了多个“第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非常繁荣,且数量众多,类型多样,一时领全国风气之先,成为全国新闻教育参照的“样本”。本文以民国时期(1912-1949)上海新闻教育发生、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历程及其实施路径的深入研究,探寻出新闻教育具有规律性的经验和做法。具体研究内容包括:首先,关于历史背景的研究。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伴随着中国近代报刊业繁荣、近代教育体系建立及民国教育制度变革、西方新闻教育在中国传播以及上海商业大都市繁荣的大背景而应运而生,因此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上海地域特色。其次,研究了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从纵向角度展现了其历史全貌、发展脉络及其不同阶段新闻教育现状及特征。具体分为四个阶段:(一)初创期(1912-1927)。上海圣约翰大学创办报学系拉开了上海新闻教育的序幕,1925-1926年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先后有7所新闻系科创建。但从整体上规模小、人数不多、设备简陋,以借鉴和模仿美国密苏里新闻教育模式为主。(二)发展期(1927-1937)。上海新闻教育逐步摆脱西方新闻教育的影响,如复旦大学新闻系围绕为本国报馆培养新闻人才的目标,设计了一套“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体系,创办出中国高等新闻教育模式。本阶段上海新闻教育遍地开花,11所新闻教育机构先后创办,出现了第一次办学高潮,形成了新闻人才培养“三维”模式(即以复旦学新闻系为代表的“通识型”人才培养、以民治新闻专科学校和申报新闻函授学校为代表的“专业型”人才培养、以沪江大学商学院新闻科为代表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三)艰难期(1937-1945)。受抗日战争影响,一些新闻教育机构不得不停止办学或辗转迁入大后方。本阶段新闻教育的特征是开展战时新闻人才培养。复旦大学新闻系对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教育。(四)繁荣期(1945-1949)。战后,上海新闻教育迅速得以恢复,迎来了新闻教育的第二次办学高潮。办学机构数量增多,专业门类细分,新闻教育研究也结出丰硕成果。最后,在对上述文本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和提炼出上海新闻教育所取得的历史成就、发展局限及其对后世新闻教育的启发及借鉴。第一,历史成就: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具有划时代的开创意义,在中国新闻教育领域取得多个“第一”,开创了具有上海特色的中国本土化新闻教育模式,建构了新闻学学科基本框架,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人才。第二,历史局限:囿于发展初期阶段及诸多因素影响,上海新闻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如对新闻专业性伦理道德教育缺乏足够重视、新闻人才培养存在结构性不均衡问题、教育管理缺位导致新闻教育未能形成统一标准,尤其是新闻教育与新闻业界缺乏深层次融合,“新闻无学”“教育无用”泛起,给后世带来较大负面影响。第三,借鉴与启发:民国时期上海新闻教育对我们今天正在进行的新闻教育改革,尤其是对当前正在进行的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产教融合”“双师型”队伍建设、全媒体新闻人才等,具有重要的现实启发意义。我们必须坚持“本土化”独立自主办学原则,找准目标、方向和定位,开启中国特色新闻教育的新篇章。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2/0928/2242.html



上一篇:高等教育论文_民国时期新闻专业大学生的校园生
下一篇:没有了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