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中青网、社科大共建建设性新闻工作坊2项作品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1-30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30日电 (记者 牟昊琨)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1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结果出炉。其中,中国青年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建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牟昊琨)1月28日,由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1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评选结果出炉。其中,中国青年网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建的建设性新闻工作坊2项作品《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施林娇:十八洞村苗阿妹的诗和远方》《中国人的故事|不怕难,我是中国青年》分别获得“百篇精品网络正能量文字”“百篇精品网络正能量图片”奖。

  《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施林娇:十八洞村苗阿妹的诗和远方》获得“百篇精品网络正能量文字”奖。资料图

  “打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升级版',幸福感、获得感,都是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正值青春,就该放手一搏,做自己想做的事。”图文和音频融媒作品《中国人的故事|【榜样家书】施林娇:十八洞村苗阿妹的诗和远方》中,“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施林娇,围绕年轻人继续留在大城市还是回乡这一问题,向更多青年分享自己的思考。“北上广也好,家乡小镇也好,只要瞄准发展方向,肯奋斗,肯吃苦,诗和远方就在家乡。”

  《中国人的故事|不怕难,我是中国青年》获得“百幅精品网络正能量图片”奖。资料图

  “时光辗转百余年,五四精神薪火相传。青年不怕难,中国就不怕难。”手绘长图《中国人的故事|不怕难,我是中国青年》在2020年五四青年节,曾引发全网刷屏,该作品在微博上的单条阅读量超过1700万次,带动微话题#哪一刻你感到中国在变强#阅读量3天内增长了6.5亿次,登上微博热搜第二名。2020年5月,青年们刚刚经历了新冠疫情的最严峻时刻,有的自己冲上了战疫一线,有的工作受到冲击面临经营困难,有的面对生活中一系列变化心生焦虑……创作团队把思考延伸到更广阔的的历史维度中,开头以“青春年华,我却连张平静的书桌都没有,未来的青年成长在和平环境中,会面临新的困难吗?他们会怎么做?”的青年之问引出,通过穿越时空的拟人化“蒲公英”的视角,以不同时代青年面对困难时的选择,回答今天的青年之问。“蒲公英”带着这个问题,来到50后作家张海迪、60后女排队员郎平、70后非典重症监护病房医生唐子人、80后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者刘铖、90后援鄂医生吴超、00后新冠疫苗志愿者秦媛媛身边,请他们做出回答。一连串的问答,鼓励年轻人直面困难,“迎难而上,逆风飞翔,愿你在困境中也能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副校长张树辉对建设性新闻工作坊的成果表示肯定。他认为,建设性新闻工作坊的目的是通过校媒协同育人的方式,培养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承担新时代文化使命,从积极心理学角度探索新型主流话语体系的建构,研发、创制、传播主流流量产品。“从今年工作坊生产传播的新闻作品的数量和质量来看,尤其是有两件作品获评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达到了学校的期待和共建工作坊的目标。感谢中青网和工作坊师生们的辛勤付出,也希望工作坊新的一年再创佳绩。”

  不仅这两个作品,建设性新闻工作坊在2021年收获颇丰。“青年中国行·青年影音”2021短视频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中,建设性新闻工作坊共6支队伍晋级全国百强优秀团队名单。其中,由建设性新闻工作坊成员陈姚戈、刘若蒙、杨晓辉组成的“UCass小鹅”队成功晋级全国十五强。

  2021年12月,在中国残联指导下,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宣传促进会、快手及多家助残机构共同发起的“助残123行动暨残健共行公益倡导活动”中,建设性新闻工作坊师生积极参与,通过沙龙和视频的方式开展线上线下倡导活动,关注科学助残,扩大助残知识在青年群体中的覆盖面。截至目前,#助残123行动#微话题已在快手端内集纳作品超2.9万个,阅读量达6.6亿。

  《建设性新闻工作坊驱动本科培养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建设》入围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资料图

  据悉,为进一步促进校媒融合,探索传媒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实践育人新路径,2020年3月初,中国青年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共建的“建设性新闻工作坊”正式成立,工作坊作品着力传播正能量、帮助青年建构科学的社会认知和价值认同、针对青年问题提出建设性解决方案。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漆亚林、中国青年网融媒体中心副主任杨月在共同参与指导长三角“青年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见习营”之后再次合作策划推出的一项实践教学改革项目。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zonghexinwen/2022/0130/2139.html



上一篇:多所高校发声:这些科研机构要清理!
下一篇:报销回乡车票!海报新闻为学生粉丝们新年送温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