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新闻语篇的生态隐喻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0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一、研究综述 隐喻以潜在的方式构建话语,不同类型的隐喻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破坏性的隐喻构建会对动物的生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内利西(Nerlich)在2002年运用构架

一、研究综述

隐喻以潜在的方式构建话语,不同类型的隐喻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破坏性的隐喻构建会对动物的生命及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内利西(Nerlich)在2002年运用构架与隐喻研究口蹄疫时发现,英国政客及媒体运用“战争”“敌人”这类词隐喻性描述口蹄疫的严重性。在词典中,“战争”是指以武装力量打败敌人。媒体和政客潜在地将战争的内涵赋予口蹄疫,也就是要以武装的力量打败口蹄疫的传染源,严重影响了处理和解决口蹄疫的方式。最终,政府采取杀戮和焚烧成千上万动物的方式避免进一步的传染。这种破坏性隐喻的构件没有尊重动物的生命,而且焚烧产生的有害物将对自然环境产生严重的危害。

近年来,国内外的生态隐喻不断发展。国外许多学者在生态隐喻上有着卓越成就。拉森(Larson)于2011年出版的《环境可持续隐喻》(Metaphorsforenvironmentalsustainability)中强调,作为竞争的意识形态隐喻能够证明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雷蒙德(Raymond)等人于2013年出版的《生态系统服务及其他》(Ecosystemservicesandbeyond)中系统地考察了生态语篇中不同类型隐喻的优点。国内学者从文学作品、教育、电影、翻译、绘本、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其中文学作品方面的研究较多。蒋燕娜[1]的硕士论文《生态隐喻下的苏轼词研究》以批评隐喻分析中的文学分析隐喻为理论,对苏轼词的生态观进行隐喻分析。也有学者研究电影,如阮世勤[2]的《多重的隐喻建构:电影〈奇异博士〉的生态学解读》从隐喻的角度探索电影中的生态观。喻聪舟[3]从教育的角度出发,研究隐喻的生态。魏雷和李超[4]从自然绘本的角度探索其中的生态意义。许文强和柴改英[5]的《新时期中国政府生态观的隐喻性构建》收集了《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和十九大报告中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表述,建立语料库,通过研究政治语篇探索中国政府的生态观。然而,学者并没有明确指出生态隐喻的理论模式,因此,本文将结合生态话语分析与概念隐喻初步建立生态隐喻研究模式。

二、生态语言学及隐喻

生态语言学是语言学和生态学结合形成的新兴语言学分支。德国语言学及人类学家萨丕尔(Sapir)曾指出,语言能够影响生活及语言使用者的社会环境。在随后的发展中,美国语言学家豪根(Haugen)提出了语言的生态,把生态语言学定义为研究任何语言及所在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之后,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提出了生态语言学,研究语言学的分支。由此产生了生态语言学研究的两种模式,即“豪根模式”和“韩礼德模式”,生态话语分析逐步发展。生态话语分析可以将话语分为破坏性话语,中性话语和有益性话语。

乔治·莱考夫(Lakoff)和马克·约翰逊(Johnson)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weliveby)一书中正式提出概念隐喻,指出隐喻是用另一件事和经验来理解一件事和经验。其中,理解和描述事件与经验的一方是始源域,被理解和描述的则是目标域。人通过对始源域和目标域的认知理解,不断建构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被称为跨域映射[6]。隐喻在构建话语过程中会逐渐自然化,成为人类语言的一部分,因此要倡导有益性的隐喻构建。钱毓芳和殷志平[7]认为:“隐喻运用恰当,不仅可以增强表达的形象性,而且可以自然化、合法化地表达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意识形态。”

本文根据生态话语分析及概念隐喻,初步构建了生态隐喻分析模式,如图1所示。

图1生态隐喻分析模式

三、新闻语篇的生态隐喻

(一)破坏性隐喻

本文中的破坏性隐喻指语篇中隐喻的构建对生态环境或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其意识形态与生态观相反。新闻语篇中隐喻的始源域与目标喻的构建中对生态环境及生态系统中动植物产生破坏性影响,其中倡导的意识形态与生态观相反,将人与自然分离,不尊重其他动物,没有意识到生态的重要性的隐喻就是破坏性的隐喻。

例1:With solar power farms popping up around the country comes the task of controlling vegetation growth under and around the the Cronkite School of Journalism, Amanda Mason brings us one unique mowing system...Enter 200 sheep whose appetites help keep 250,000 solar panels on 1,300 acres operating.(随着太阳能农场不断兴起,太阳能板下方及周围植被也在不断生长,克朗凯特新闻学院的记者阿曼达·梅森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独特的割草机器,那就是把200头羊放进农场,用它们的食欲帮助占地1 300英亩的25万块太阳能发热板)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1/0309/980.html



上一篇:试论新闻的日语翻译技巧
下一篇:英语新闻在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探讨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