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乡村社会的变与不变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3-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亘古以来,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语出《礼记·大学》的“日新月异”一词,是古人形容事物变化之快的典型用语。如今事物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不能用“日新月异”形容,“时

亘古以来,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语出《礼记·大学》的“日新月异”一词,是古人形容事物变化之快的典型用语。如今事物变化的速度已经远远不能用“日新月异”形容,“时新日异”,甚至“秒新分异”的事情已经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方方面面纷纭复杂的急剧变化使人们眼花缭乱、手足无措。特别是信息滞后的亿万中国农民,让突如其来的种种变化冲击得晕头转向,常常为之惶惑不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三观模糊,方向感缺失,不知如何应对。新的历史条件下,乡村社会哪些该“变”、哪些不能“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梳理清楚、把握准确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是思想观念要变,但“三农”是重中之重的价值取向不能变。如今,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不能靠“一亩三分地”实现致富和改善生活条件,他们渴望走出农村享受城市生活,他们的就业空间和就业观念也随之改变,这种改变汇聚起古今中外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助推中国经济实现快速崛起。但在加快城镇化进程中,也存在诸多认识上的误区,甚至悖离了城镇化的本意。城镇化的本意是你不管在哪里生活,都能享受到和现代城市基本相仿的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经验显示,所有发达国家都不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而实现城镇化的,城乡发展都是一体化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归理性认识,摒弃“唯城镇化”的城镇化,抛弃从事农业就低人一等的传统观念,建设好美丽乡村,真正打破城乡二元制度,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让农村成为令人向往的地方,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才是我们追求的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不管农民的就业空间如何转换,“三农”是重中之重的观念都需要坚守,“三农”的巨大价值绝不是用产值、收入这些数字指标所能衡量的。美国前农业部长与环球时报记者的对话,语惊四座:你要吃饭吗?那么农业就很重要。一日三餐,人人需要,这是铁律。农业的重要性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农民大国、农业大国、农村大国而言,“三农”任何时候都是重中之重。14亿张嘴,不端牢饭碗,随时都会出大事。

二是生产方式要变,但是遵循生态规律的路径不能变。现代科技手段和生产要素在乡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化肥、农药等现代要素早已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近几年,甚至连手机都成了农民的“新农具”,农民用手机可以做很多事情,甚至包括田间管理。但现代要素在深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同时,也为“三农”发展带来诸多发展隐忧,对“石油农业”的过度依赖,加剧了土壤退化、环境污染和农业资源的掠夺式开发,这种模式难以为继。现在,中国农业到了必须加快转变生产方式的阶段,到了必须重新思考发展模式的时候,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思想,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物思维”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的农业才有未来。从逻辑上看,植物是生产者,动物包括人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还原者,它把动植物的残渣废料包括人畜粪便分解还原再作为植物肥料进行下一轮生产。没有微生物的参与,便没有农业的生态循环。变“二物思维”为“三物思维”,是我们建设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产品质量,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

图/中新社

三是生活环境要变,但小桥流水人家的大格局不能变。文明不文明首先看环境,优美整洁的生活环境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乡村生活环境要变首要一条就是要治理“脏、乱、差”。室内室外,房前屋后,路塘沟渠,村户环境保持整洁、干净、卫生,尤其应大力推动“厕所革命”。厕所虽小却是大民生。纵观全球,厕所问题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印度有7亿多人没厕所,莫迪在任给全国人民的承诺就是要建1.1亿座厕所。联合国世卫组织曾把厕所定义为世界上最廉价的医药。习近平总书记对厕所这一民生难题曾多次提出推进“厕所革命”,足见改变乡村生活环境的重要性。但乡村环境要变,不能一变就变成像城市一样的高楼大厦,而应该突出“小桥流水人家粉墙黛瓦篱笆”的独特个性、独特魅力。乡村就是乡村,生活环境再变,也不能丢掉乡土特色,也要适应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生产生活需要。乡是城的基础,没了乡也就没了城。城与乡就像一对夫妻,有男有女,各有分工,各司其职,改造乡村绝不可以城市为蓝本施行“变性术”。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1/0322/1111.html



上一篇:严格遵守规范要求不断满足师生的餐饮服务需求
下一篇: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影响研究以南京审计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