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文学与新闻互涉关系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来源:新闻大学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25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文体角度来看,“文学”(literature)与“新闻”(news)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所谓“文学与新闻互涉”,指的是文学与新闻在书写实践中叙事方式相互渗透、交融。陆机认为,文章体

从文体角度来看,“文学”(literature)与“新闻”(news)是两种不同的文体。所谓“文学与新闻互涉”,指的是文学与新闻在书写实践中叙事方式相互渗透、交融。陆机认为,文章体式千差万别,客观事物多种多样,事物繁多变化无穷,完满地描摹这些形象并不容易。所谓“体有万殊,物无一量,纷纭挥霍,形难为状”①陆机:《文赋》,《文选》卷 17,《四部丛刊》本。。可见,文体的差异与变化源于对象世界的纷繁复杂,如果凭借单一文体而获得最佳的表达效果,恐怕难以奏效。据此可以理解文学与新闻之所以交融互涉的内在原因。国内外书写实践的事实充分证明,文学与新闻之间存在彼此互涉交融的文体交互关系。从文学对新闻的影响来看,新闻从业者往往糅合文学的叙事风格与诗性语言写作报道,从而增强叙事的感染力与穿透性。从新闻对文学的影响来看,作家会在新闻报道中找寻素材或借鉴新闻报道的形式进行创作,从而增强内容的真实性、新奇性与即时性。

目前国内学界对“文学与新闻的互涉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笔者(检索时间为2019年7月7日)在“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后发现,以“文学”和“新闻”为主题的文献合计7497篇;以“文学”和“新闻”为主题,全文包含“关系”“渗透”“交融”“融合”的文献分别有 3733篇、1337篇、764篇、2016篇。目前尚未有学者针对此项研究做过专题的述评。为了梳理这一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更好地推进学术的进展,笔者对大量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筛选、甄别与提炼。由于文献的数量和内容过于庞杂,笔者秉持去粗存精、宁缺毋滥的原则,重点考察历史梳理与理论阐释这两种研究路径。

一、文学与新闻互涉关系的历时性梳理

文学与新闻在书写实践中的互涉有三种基本的表现形态,一是文学文体的题材内容来自于新闻素材,二是新闻写作具有文学性因素,三是文学文体与新闻文体交融而形成混杂性的(hybrid)文体。国内学者在研究上述表现形态时,着眼点、思路、方法等都颇为多样。

笔者重点关注的是国内学界对于中国新闻文体嬗变的研究,这一选择基于两个原因。从历史事实来看,新闻文体相较于文学文体,其发展历史并不长,新闻文体早期的边界是模糊的。最早的新闻媒体是报纸,但报纸诞生之初,并无成熟的新闻文体可供选择,报纸新闻不得不从别的成熟的文体那里汲取营养,其中就包括文学文体。从研究现状来看,第一,“横向的写作技法研究”长期占据我国新闻写作研究的主流地位①刘勇:《中国报纸新闻文体嬗变(1978-2008)》,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页。。王中很早就指出新闻写作课程的问题所在,“仅仅从‘横’的方面来讲新闻写作的体裁还不够,容易使学生对各种体裁的认识僵化,不知其来龙去脉,不知其相互关系,不知向哪个方向发展”②王中:《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序》,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具体到文学与新闻的互涉,仅仅针对相关表现形态进行“横向的写作技法研究”是不足够的,还需要“历史化”地理解二者的互涉。第二,目前国内学界对于上述三种表现形态的历时性梳理主要聚焦新闻文体,而对文学文体和所谓的“混合文体”则着力不多。

(一)报纸新闻文体的独立过程19世纪初,第一批近代中文报纸诞生,中国当时的文体之林中并没有新闻文体,古典文学修养深厚的近代报人选择取法于古典文学。但报纸新闻的功能是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社会,与新闻写作的发生机制不同,陆机描述了文学创作的心理过程:“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咏世德之骏烈,诵先人之清芬。游文章之林府,嘉丽藻之彬彬。慨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③陆机:《文赋》,《文选》卷 17,《四部丛刊》本。这段文字反映了创作主体面对外在世界心物交感、感物抒怀、信笔成文的书写特点。报纸新闻文体虽然脱胎于文学文体,但是写作动机、目的与方法不同,它不追求古典文学的美学诉求而走向工具性的实用表达。

李良荣勾勒了中国报纸新闻文体脱胎于文学文体、不断变革,最终获得相对独立的历史线索。概括而言,中国报纸新闻文体获得相对独立经历了两个阶段。1815至1895年的报纸新闻文体是“在古典文学襁褓里”。消息脱胎于古典小说和记叙文,但古代记叙文难以达到“准确无误、迅速可靠、一目了然”的要求,于是报纸新闻文体首先在消息写作中进行突破;通讯脱胎于传记、游记;言论起初受八股文、桐城派文章的影响,内容空疏、文字矫揉,于是近代报人试图找到更适合报纸评论写作的表现手法,王韬、郑观应的论说正是一种崭新的政论文体。1896至1918年的报纸新闻文体“从古典文学中脱颖而出,成为独立的体裁,并且日趋成熟”。随着时局的急速变化,读者对新闻的需求愈发迫切。消息趋于简洁明快、公正客观,议论性的、文学性的写法逐渐消失;通讯基本消除文学色彩,使用概括性语言客观地叙述事实;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报章体(时务文章)”标志着政论成为一种独立的报纸新闻文体④李良荣:《中国报纸文体发展概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文章来源:《新闻大学》 网址: http://www.xwdxzz.cn/qikandaodu/2021/0225/861.html



上一篇:海底之门
下一篇:新闻一束

新闻大学投稿 | 新闻大学编辑部| 新闻大学版面费 | 新闻大学论文发表 | 新闻大学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新闻大学》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